01、丹鸟被卖给了申通永利策略
斥资3.62亿元,申通快递从自己的大股东——菜鸟手里,接盘了丹鸟物流。
7月25日晚,申通快递在深交所发布公告称,拟以现金方式,收购浙江丹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“丹鸟物流”)100%股权,交易对价为3.62亿元。交易完成后,丹鸟物流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将纳入申通快递的合并报表范围。
丹鸟物流是菜鸟旗下业务“菜鸟速递”的运营主体,由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、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、三家公司共同持股,分别持有96.15%、2.95%和0.90%的股份。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又由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%持股。
当初,菜鸟成立丹鸟物流,承担着阿里对标京东物流、,切入高端市场的重任。不过,平心而论,丹鸟发展至今难言成功。
从时间上看,丹鸟诞生相对较晚。在2019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,菜鸟宣布成立丹鸟这个全新的配送服务品牌。从一开始,其业务重心和模式就有别于“通达系”,主要服务于天猫超市等阿里内部自营业务,目的是弥补末端配送短板,提升配送时效,提供半日达、送货上门等服务,从而建立服务壁垒。
2022年8月,菜鸟把丹鸟改名为菜鸟直送,将送货范围从天猫超市扩大到天猫国际业务。2023年6月,菜鸟直送又被升级为自营快递品牌“菜鸟速递”,主打品质服务,以物流反哺电商,形成经营闭环。现在菜鸟把“菜鸟速递”的运营主体丹鸟物流卖给了申通,意味着菜鸟在自营快递领域的探索告一段落。
“丹鸟首先是错过了时机,决定开始干之前战略摇摆了多年。”引航咨询创始人李忠心坦言,除此之外,丹鸟自身的市场定位也相对模糊,“在顺丰、京东和‘通达系’之间并不存在次高端市场”。另外,由于菜鸟低估了搭建快递网的资源投入,对于丹鸟的资源准备不足,最后整体算下来性价比不高。
申通快递同样在公告中表示,快递行业具有规模效应,但因为丹鸟物流起网时间较短,业务量仍处在爬坡阶段,前期投入及相关成本、费用未能显著摊薄永利策略,导致规模效应没能充分发挥。
根据申通快递在公告里给出的数据,2024年,丹鸟物流的营收为123.51亿元,营业利润、净利润分别为0.31亿元、0.2亿元,盈利能力明显较弱。2025年前四个月,其营收、营业利润、净利润则分别为29.65亿元、-2.31亿元和-2.34亿元。
而申通快递原本是菜鸟的附属板块,近些年势头正猛,硬生生把自己做成了收购故事的主角。
财报数据显示,2022年至2024年,申通快递业务量从129.47亿件跃升至227亿件,复合增长率达到32.3%,增速领跑“通达系”,且业务量正在逼近其他三家。以2024年为例,中通、韵达、圆通的全年快递业务量分别为340亿件、237.83亿件和265.73亿件。
“菜鸟把丹鸟卖给申通快递,属于阿里内部的一个关联交易,可以规避很多难题。目前丹鸟是亏损的,假如卖给其他家很难定价,而丹鸟给猫超配套的那部分又是一块很好的业务,类似京东仓配业务,这只能自己人干。”对于交易,李忠心向《财经天下》坦言,至于交易的3.62亿元,在其看来,“有点象征性的意思”。
7月28日,申通快递股价大跌6.74%,每股报收14.12元,总市值为216.15亿元。
02、申通为何要接?
近年来,菜鸟业务调整动作频频。卖掉丹鸟物流,算是秉承其“瘦身+聚焦”的调整逻辑。
有业内人士告诉《财经天下》,丹鸟物流在菜鸟整体业务中的占比并不大,将其卖给申通快递,无论从效率、客户体验、回报等维度看,对丹鸟、申通而言都是双赢。菜鸟则继续聚焦海外、科技这两个相对“更赚钱且不卷”的主航道。
去年以来,菜鸟多次对外表示,将聚焦国际物流、智慧物流技术两大核心板块。5月28日,菜鸟在12周年当天就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,要不断突破“内卷”,走出“国际+科技”的差异化之路。今年6月,根据澎湃新闻报道,菜鸟在经过多项业务调整和战略聚焦后,已经实现单月盈利水平超预期。
申通方面则表示,买下丹鸟物流,有助于打造差异化能力,提升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。申通在公告里强调,收购丹鸟物流,首先,有助于公司战略性切入高端市场,抓住区域配送、即时零售等新兴商业场景的机会,丰富公司业务产品矩阵;其次,有望加快推进品质快递网络体系的铺设和优化升级,并提升业务和收入规模;最后,待到交易完成,双方能在多个环节开展资源整合,逐步优化成本费用,释放协同价值,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盈利。
“申通之前主要是做经济件,没有即时零售、高端市场的经验,把丹鸟物流买下来,相当于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。但从目前来看,申通在相关业务上能如何赋能丹鸟,还得再观察。”针对申通提到的“丰富产品矩阵”一说,李忠心如是向《财经天下》坦言。
提升业务规模方面,数据很清晰:目前,丹鸟物流在全国运营着59个分拨中心、2600多个网点,日均业务量均在400万单以上。申通方面,以2024年快递业务量227亿件计算,日均业务量在6200万件左右。丹鸟物流并入申通,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业务和收入规模。
更重要的在于盈利能力的提升,根据申通的说法,2025年前4个月,其单票快递收入为2.02元,丹鸟物流因为主要从事国内品质快递及逆向物流服务,同期综合单票收入显著高于申通。收购丹鸟物流,有助于申通提升盈利水平。
“一方面,原本申通的履约成本低于丹鸟,整合之后,自然会形成一个价差;另一方面,规模变大之后,固定成本也能实现摊销。”李忠心向《财经天下》表示。但其也坦言,考虑到丹鸟目前的体量并不大,不到申通的10%,能多大程度上帮申通提升盈利水平,还有待观察。
但至少目前对于菜鸟来说,一个亏钱的“烫手山芋”已经被转手了。
(作者 |林木,编辑 |吴跃,图片来源 | 视觉中国,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)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