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2025年诺贝尔奖陆续公布,日本拿了两个,一个药理,一个化学。一时间精日们集体狂吠华盈策略,比他们的母亲给他们再生了一个弟弟都要兴奋。
兴奋之后,自然是狂喷中国。比如一些老公知如张宏杰之流,搬出一则旧新闻来“打中国的脸”。说中国的官媒讥讽日本“口出狂言”,实则自己得诺奖少得可怜。

而一些反思怪,则摁着中国有头要我们反思——
讽刺我们的科研就像足球,总是病急乱投医,淹没了真正的天才。
重在刷论文数量,而不注重质量。
然后又是对教育制度的犀利批评,再指责社会急功近利。
等等等等,诸如此类。
一句话,在这些殖畜眼里:拿了很多诺奖的日本是亚洲之光,中国没得诺奖,中国的天要塌了,甚至快要亡国了。
看到这些,我只能用一个字概括:贱!
1
我们假定诺贝尔自然类奖项代表了人类科技的未来,那么,那些拿了非常多诺奖的国家科技实力一定非常厉害,但问题是,最近20年,美国、欧洲、包括日本,他们的科技水平反而停滞不前?他们拿出什么像样的高科技没有?
这里不谈美国、欧洲,重点来说日本。
也就说,日本获得诺奖越多,他们的科技为什么越来越落后?为什么制造业越来越空心化?为什么他们的产业越来越滞后于时代?
如果说30年前,日本的科技水平确实在世界上傲视全球的话,那么最近30年,他们像是被时代抛弃了。
比如液晶面板。90年代,夏普率先研发出液晶技术,但日本产业界集体选择了“渐进式改良”CRT电视,因为当时特丽珑电视还能赚大钱。结果韩国三星押注LCD,十年后日本面板产业全军覆没。
还有电动汽车技术。丰田早在1997年就造出了混动车普锐斯,但为了保住燃油车产业链,硬是拖延纯电战略,直到2023年才仓促推出bZ4X,结果因质量问题全球召回。现在日本的电动车已经成了一个笑话。
再比如智能手机。索尼2010年就有机会整合相机、音乐、游戏资源做手机,但内部各部门互相扯皮,最终沦为小众品牌。
还有手机支付系统。早在2000年代,日本功能机支持电子支付、电视播放、地铁刷卡……技术领先全球,但复杂到外国人根本不会用。但是等智能手机时代来临,这些“黑科技”瞬间变成废铁。
再比如办公设备。日本的复印机可以自动装订、双面扫描、加密打印,但欧美企业只需要一个能联网的简单设备。结果佳能、理光在云办公时代彻底掉队。
这种“自嗨式创新”的代价是:日本企业越来越擅长制造“只有日本人需要的产品”,而在全球主流市场,它们的存在感正加速归零。
以上日本科技产业的落后都是从2000年代后开始发生的,而这一点时间点华盈策略,却是日本拿诺奖的分水岭。
2000年代以前,日本拿自然科学类诺奖非常少,只有几个,但2000年代前,却是日本科技水平的高光时刻,他们的工业产品行销全世界,连美国都犯怵。
从2000年后25年里,日本诺奖大爆发,拿了21个自然科学奖,平均1.2年就有一位获奖者,而这段时期恰恰是日本科技越来越落后的时刻。
这说明什么?
不是正好说明了诺奖除了让一个国家自嗨,对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并没有多少促进作用吗?
相反中国,这25年,只有一个自然科学诺奖,但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异,什么白电、手机、电动车就不说了,单说现在的五代机六代机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技术,哪一样不是吊打全球?除了芯片还稍稍有点短板,但再过三五年,不是一样“遥遥领先”?
2
我知道有些殖子说,不管怎么样,日本拿那么诺奖是事实啊,说明他们基础研究扎实。
这确实是事实。但这正好说明了,所谓的诺奖,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。
简单来说,诺奖是西方科技话语体系下一种分蛋糕的游戏。只有进入这个体系的国家,诺奖才会带你玩,否则,你科技水平再高,也是白搭。
日本虽是亚洲国家,但是,从经济基础到意识形态,都是西方的一员,他们的科技、经济、教育都深度融入了西方话语体系。
看看G7,这七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占到了全世界的七成以上。作为G7的一员,日本自然会被诺奖另眼看待。

发达国家有钱有人才,科研投入足、基础教育好、科研氛围浓,还招全球人才,项目能慢慢磨,科学家也能安心搞研究,最后诺奖就多了。
而且这种路径依赖似乎在加剧。
1901-2010年,发达国家的自然科学奖得主占总数的96.6%。
2011-2020年,占总数的98.1%。
2021-2025年,占总数的100%。
相反,在诺奖百年多历史中,发展中国家的人拿下自然科学奖的至今不足10人。
中国仅仅只有一个。
而中国早在60年代就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技术,80年代袁隆平院士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技术,这些技术哪一个不是人类技术的突破?哪一个不是促进了人类的发展?但诺奖就是看不见,反而盯着中国的其他领域,颁了几个诺奖。
还有俄罗斯,虽然是欧洲国家,但由于不是西方科技圈子一员,至今也只有两人获得自然科学类诺奖,哪怕是在苏联时期,苏联科技那么发达,也只有6人获得,其余的十几个都是人文领域的。
是的,在所谓的“专制”国家颁人文领域奖,是诺奖最喜欢干的事,尤其是文学奖、和平奖、经济学奖,是西方赤裸裸干涉别国的工具。比如今年的文学奖就颁给了匈牙利欧尔班政府的反对者,和平奖则颁给了委内瑞拉的反对派。
记住:圈子和意识形态,是诺奖一切出发点,科技也好,技术也累,都是靠后的事。
3
有人说,诺奖有滞后性,从研究突破到获奖至少需要二三十年,所以,中国会在20年后迎来诺奖高潮。
这样认识的人,还是一种跪族心态,依旧把西方的这个奖当成人类之光,把西方的标准当成中国发展的标准。
这样的人,你们能站起来么?
前面说了,诺奖的首要前提是西方圈子和意识形态,中国这两样都不占,他们会不断给你发诺奖?你们是想多了!
中国要想跟日本一样不断拿诺奖,也不是不行,那就是将自己的国防工业、科技产业、意识形态领域全部阉割掉,向西方全面跪下,一心一意搞基础研究,那才有可能。
问题是,中国会同意吗?
除了那些殖畜,我想,没有任何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会同意!
中国在1000年前的宋代,科技水平就已经达到了世界巅峰,处于人类最顶尖水平,那时的西方还在黑暗的中世纪里玩泥巴,连西方学者李约瑟都惊呆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,用尽毕业精力去研究,终于写出了几卷本的《中国科技史》。
两百年前,中国偶然病了一下,科技没有跟上来,为此我们整个民族付出了惨痛代价,但现在,不过几十年时间,中国又一次追赶了上来,科技再次攀上世界顶峰!这样的科技发展速度、水平和体量,哪是区区几个诺奖能评价的?
4
日本作为西方(尤其是美国)用来遏制中国的工具和狗,我相信,此后若干年,他们还会继续获得西方的赏赐,会继续拿到诺奖。
而中国就别想了。关键是我们也不需要。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科技发展之路,只要沿着这条路步步为营、稳步前进,我相信,中国的科技发展一定会迎来更高的高峰!
写到最后,看到网上一个段子,分享如下——
在东京大久保公园游弋的日本女孩美智子,听到日本又获得了诺奖,挺开心的,她决定将价格再降低一点,最近竞争太激烈,她已经好几天没有生意了。

而在公园附近一家面馆打工的78岁山本老爷子,从电视上看到日本又获诺奖了,也很开心地笑了,他洗碗的手也更有力气。老板说了,再不卖力,会换上80岁的山田老爷子,他工钱更便宜。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