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十三姐申宝配资
好几天没发文,有人问我:“是不是儿子高考结束,你撒丫子玩去了,连公众号都不更新?”
猜错了。
这些天我们异常平静,哪也没去,从物理层面到精神层面,没啥波澜起伏,我没更新只是因为事多,以及懒。比如这个礼拜,我要录完10节课的音,ASU给我安排了优秀学生宣传的采访,我还要去北京参加央视的一个节目!
我容易吗,我都差点忘了高考刚考完。
还有人给我一连发了几个灵魂拷问:
1. “出分之前,没带娃出去玩一圈?”
2. “考完了,有没有跟娃一起狂欢?”
3. “有没有犒劳一下娃,各种买买买?”
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,我只能说:没有,没有,没有。
她说:“看来你们上海家长都很冷静?”
原来这就叫冷静,我想她可能真的是一点不了解现在高考的玩法。
说这话我也有点大言不惭,讲真,作为一个高考生的妈,我也是直到两天前参加完学校的“填报志愿流程讲座”才真正知道现在的玩法是这样的......
现在高个考有多复杂呢申宝配资,和你的人生一样复杂。
不行,我不能一个人承受这些曲折繁复,我要让不知道的人都知道知道。
你们以为高考结束了,实际上只结束了一半。
后面还有诸多花样,比如强基的校测,综评的面试,还有什么提前批的考试,有些面试还分初试和复试......
光这个强基,还分什么清北模式和复交南模式,搞不明白就会一团乱麻,得不偿失,这真不是危言耸听,尤其是各位高中学霸的家长们你们需要早点了解这些,否则真的误事啊,简单来说就是小心把你们那本应属于清北的娃稀里糊涂送去了复交!(这里并没有否定复交的意思,真的......
如果说这个事稍微小众了一点点,那么也有大众的,比如综评志愿。那些综评里面的面试啊,说白了很多都是从高一就要开始准备的,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有做论文,研究一个课题,写进综评文书,他们面试的时候就会问到,你要能讲的明白。当然,这只是一部分,还有很多花里胡哨的面试题,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越大越好。
你说吓人不吓人。
这个综评分占比15%,是不是更吓人了。
总之越是成绩不错的学生,越是远远没结束,持续在等待着各种更高一级别的选拔,并为之做着无头苍蝇一般的准备工作。
而这些招生花样繁多的高校,基本都是段位挺好的高校,懂了吧?
换句话说,越是比较好的高中,意味着学生参加强基和综评的概率越高,那么高考完的氛围就越是平静,因为大家都在准备着下一轮的考核呢!
所以各位看到的那些现在就已经在疯狂发泄、各处游荡、撒欢儿庆祝的,怎么说呢,有两种可能——
一种是顶级学神,有十足的“省前五十”把握的那种,凭裸分就能进顶校的那种;另一种是成绩不怎么样,考完就考完,根本没机会参加下一轮测试的那种。
也没有歧视链的意思申宝配资,就是想告诉各位现在的高考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的高考了,死读书很难让一个孩子在这些额外的考核中脱颖而出,还是得趁早调整思路。
我知道网上流传很多视频,什么考完后又是撕书庆祝,又是狂奔喜极而泣,又是举横幅喊口号,又是感慨地痛哭流涕......
实际情况我告诉各位吧,你们看到的这些都不是什么主流,大部分人都持续正常着,娃们走着进去考试,考完走着出来,没有狂奔,没有哀嚎,家长没有举横幅的,也没有哇哇哭的,门口的媒体都觉得索然无味,只能瞎编点话题,没苦硬吃。
那些跟刑满释放差不多的发泄方式,我一点都没见到,身边也没有,上海高考完气氛异常平静,跟你和老公冷战到第三天的那种peace一样peace。
现在不少高考家长的群里讨论的关键词已经是“平行志愿”,“调剂”,“某个专业的就业率”......过一个山头想一个事,谁会傻了吧唧地等待高考出分?人家都理性得很。
你会想:高考还没出分,都不知道去哪个学校,怎么挑专业?
你看,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,后来才知道,最冷静的一批家长,已经能在预估的3-5个分数段里,做好几套预案,早就定好了冲刺校和保底校,并且每个学校的不同院系也已经了如指掌,有的已经参加完几轮宣讲会,比考试院掌握的咨讯还丰富......
经过偶尔的偷窥与学习,我也学到了不少。你们永远想象不到,填志愿都有“黑话”,那天有个人说“干净的专业”和“不干净的”,我不懂啥意思,那人说:“你都到这个阶段了还不懂?”
我脸上笑嘻嘻,心里MMP——我为啥要懂?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。
后来才知道,一些大学的不同学院不同专业里面埋伏着各种“坑”,举个例子,你填的A专业,你又选了“接受调剂”,结果你最后去了一个W专业,你以为都是同一个专业大类,应该大差不差吧,结果呢,有可能八竿子打不着,差距大到就像“外星人研究”与“乡村挖老尸”之间的差距一样大。
你说吓人不吓人。
有人又会说了:“那你就不要选服从调剂啊,硬气一点!”
你是硬了,但最后兜一大圈你会发现最软的可能还是你,因为你可能会被退档,最后一个志愿都没进,把你发配宁古塔去学“玉米地排雷”去了,想想还不如当初服从“乡村挖老尸”呢......
你说吓人不吓人。
所以我说,那三天高考只是全流程里最简单的第一步。
最搞笑的是这几天一直有人问我:“女婿考几分?”
怎么,他考几分,我要是现在就知道,我不得进去了吗。
我也是冷静的上海家长之一,我没有别人做的功课多,因为我的目标单一,我又不敢说,怕挨骂,以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展开说说吧。
当然,我也做了两手准备,儿子考得好那是他自己的本事与我无关,儿子考得不好那是我后勤没做好与他无关,我觉得任何一个高考生顺利健康走完这一步,有勇气接受任何可能性的未来,就已经是赢家。人生路长,我和他爹都是快40才开窍,尝到过重启的滋味,所以也不是很焦虑孩子赢没赢在起跑线上。对,高考和上大学对我们来说就是个起跑线,我们要对对孩子有信心。
所以家长焦虑不焦虑,本质不是源于孩子成绩具体怎么样,而是对自己托底能力的迷茫。
十三姐
魔都高影响力KOL
公众号「格十三」「十三姐夫」「十三姐的下午茶」
著有《了不起的中年妇女》《了不起的中国妈妈》《带夫修行》
微博@格十三
视频号「格十三」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